新加坡华语资料库
本资料库收录了具有文化、历史或情感意义的华语词汇。这些词汇是新加坡人过去或现在的生活用语,有的见于印刷媒体,有的则在日常对话中使用。
Sanitary inspector (colloquially known as te gu)

社群、团体
Communities / Organisations
Sanitary inspector (colloquially known as te gu)

社群、团体
Communities / Organisations
由来
- 源自福建话中的 te gu。
- 1950 年代的新加坡还是殖民地,资源贫乏,经济不景气,职缺有限,一般百姓的教育程度也不高。因此,为了养家糊口,许多小市民只好在街头巷尾摆起各式各样的摊子,当起无牌小贩。稽查土地或卫生的人员最早也在这一时期出现。
- 当时,只要是有权发出罚单的制服人员,如市议会、原产局及建屋局的稽查员,摊贩都称他们为地牛。
- 关于 “地牛” 的由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源自于福建和潮州当地的传说。当地人相信,地震的发生是因为地底下有一只牛一直背着地球,而当牛累了,换个肩膀时就会动摇地面,产生地震。随着先辈们移民南洋,他们便用地牛的传说来比喻以前稽查人员抓拿小贩的场景,当时如同发生地震一样,十分混乱,而小贩们也因此称稽查人员为地牛。
- 第二种说法则与潮州人对于某种蛙类的俗称有关。花姬蛙(Microhyla pulchra)在潮州当地称为地牛,其色泽呈棕黄色,带有黑色斑纹,在东南亚一带也十分常见。由于旧时新加坡的稽查员身穿土黄色斜纹布的制服,接近地牛的颜色,再加上执法时会喧哗吼叫,形似地牛发出的 “呱呱” 叫声,为非法小贩所憎恶,因此他们便将这些稽查人员称之为地牛。
例句
李益光说,他 11 岁跟母亲 “跑地牛”(指躲执法人员取缔的非法小贩)一两年,在达曼裕廊卖菜头粿、炒饭和炒米粉。(《联合早报》, 14/5/2019)
相关资料
- 2019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地牛” 这个名称似乎再次出现在人们的日常对话中,主要用来形容安全距离大使(Safe Distancing Ambassador)。这是因为人们若不保持安全距离,也同样会被开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