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语资料库

本资料库收录了具有文化、历史或情感意义的华语词汇。这些词汇是新加坡人过去或现在的生活用语,有的见于印刷媒体,有的则在日常对话中使用。

tiān

gōng

Thian Hock Keng Temple

Places

地理相关

Places

Share via

Thian Hock Keng Temple

Share via
Places

地理相关

Places

释义

名词

新加坡历史悠久的华人庙宇之一,位于直落亚逸街(Telok Ayer Street),主神为妈祖。也称妈祖宫。

由来
  • 据《建立天福宫碑记》的记载,“天福”二字有“神灵默祐如天之福也”的含义。
  • 天福宫最初原是一座位于旧直落亚逸湾(Telok Ayer Bay)的祈福场所,航海的福建籍华人在当地供奉妈祖,祈求庇佑。
  • 1839 年,在商人及慈善家陈笃生(Tan Tock Seng)的带领下,祈福场所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造就了今天的天福宫。
  • 除了妈祖,天福宫正殿也供奉关圣帝君和保生大帝。庙宇的后殿则供奉观音菩萨,因此天福宫也被一些信众俗称为“观音庙”。
  • 1907 年,清朝光绪皇帝为了嘉奖新加坡的福建社群在 1905 年为泉州的水灾募款,颁了“波靖南溟”四字的御书给天福宫,寓意妈祖保佑南海风平浪静。这幅御书后来制成了牌匾,悬挂在庙宇的正殿上。
  • 天福宫于 1973 年被列为新加坡国家古迹。
  • 1998 年至 2000 年,天福宫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修复,并为此获得了四项建筑奖项,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物古迹保护奖(UNESCO Asia-Pacific Heritage Awards for Culture Heritage Conservation)。
例句
以往人潮最汹涌时有多达 3000 人齐聚,天福宫自疫情暴发后的第一个妈祖诞活动规模大幅缩小,每个时间段只能容纳最多 50 人,首日活动整天下来的人潮比往年少了七成。(《联合早报》 , 2/5/2021)
相关资料

如今的新加坡福建会馆(Singapore Hokkien Huay Kuan)最初原设于天福宫内。

参考资料
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