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aporean Mandarin Database

This database contains a collection of Mandarin terms which have cultural, historical or sentimental value unique to Singapore. These terms may be used by Singaporeans in the past or at present. Some of the terms are read in print while others are used in our everyday conversations.

gòu

Build-To-Order (BTO) Scheme

Social

社会

Social

Share via

Build-To-Order (BTO) Scheme

Share via
Social

社会

Social

释义

名词

一项预先让购屋者知道组屋的确切地点、押金及房式的售屋制度。

由来
  •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在 2001 年 4 月 15 日实行预购组屋制度,作为销售新组屋的概念。
  • 预购组屋制度的实行是为了取代登记购屋制度(Registration for Flat System)。后者于 1994 年 10 月1日实行,提供购屋者申请未完全发展组屋区内的组屋。与预购组屋制度相比,登记购屋制度仅提供购屋者组屋大致的区域,主要划分为北区、东北区及西区,购屋者也无法掌握竣工时间、押金等讯息。
  • 在预购组屋制度下,当局只会在预订数额达到 70% 的情况下才开始兴建组屋,由此让当局可以更好地的拿捏新组屋的所需数量。
  • 在预购组屋制度下,新组屋的平均等候时长是四到五年左右。这取决于个别项目的属性,例如:单位数量、设计、工地情况和限制等。
  • 申请预购组屋的条件包括:申请者必须是年满 35 岁的单身人士或年满 21 岁的未婚或已婚夫妇、寡妇、孤儿及单亲父母,而且必须符合公民身份,方可预先订购房子。
  • 2020 年,在婚姻和家庭成立率提高的情况下,预购组屋的需求增加了 70%,申请额也达到了 87,800 份。
  • 为了让首次申请的人士有更高的机率请到组屋,建屋局调整了优先制,为他们预留了更多的组屋单位。
例句
建屋发展局每年的 2 月、5 月、8 月和 11 月会在数个住宅区推出预购组屋供公众选购,若一个项目的需求超过 70% 就会开始兴建。(《联合早报》,2/1/2021)
相关资料

1990 年代,房屋市场繁荣,建屋局为了满足房屋需求便兴建了更多的公共组屋。但在 1997 年,因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组屋需求大跌,导致建屋局花了超过五年的时间才把剩余的 31,000 组屋单位卖出。

参考资料
REFERENCES